
政府工作報告這10條,產業人最關心
3月5日上午9時,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同志作政府工作報告。
(圖片來源于中國日報網)
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,過去一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。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諸多風險挑戰,全年主要目標任務較好完成。經濟保持恢復發展,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,經濟結構和區域布局繼續優化,改革開放不斷深化,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,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,疫情防控成果持續鞏固,為“十四五”實現良好開局。
今年將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,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進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。綜合研判國內外形勢,今年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,必須爬坡過坎。越是困難越要堅定信心、越要真抓實干。中國經濟一定能頂住下行壓力,必將行穩致遠。
2022政府工作報告
產業人關注的10大要點
01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
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。引導資金更多流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,擴大普惠金融覆蓋面。推動金融機構降低實際貸款利率、減少收費,使市場主體融資便利度提升、綜合融資成本下降。
02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
一方面,延續實施扶持制造業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減稅降費政策,并提高減免幅度、擴大適用范圍。對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征增值稅。對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至300萬元部分, 再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。各地也要結合實際,依法出臺稅費減免等有力措施,使減稅降費力度只增不減,以穩定市場預期。
另一方面,今年對留抵稅額實行大規模退稅。優先安排小微企業。重點支持制造業,全面解決制造業、科研和技術服務、生態環保、電力燃氣、交通運輸等行業留抵退稅問題。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.5萬億元,其中留抵退稅約1.5萬億元,退稅資金全部直達企業。為企業雪中送炭,助企業煥發生機。
03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
引導金融機構準確把握信貸政策,繼續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企業給予融資支持,避免出現行業性限貸、抽貸、斷貸。擴大政府性融資擔保對小微企業的覆蓋面,努力營造良好融資生態,進一步推動解決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。
04推動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
清理轉供電環節不合理加價,支持地方對特殊困難行業用電實行階段性優惠政策。引導大型平臺企業降低收費,減輕中小商戶負擔。加大拖欠中小企業賬款清理力度,規范商業承兌匯票使用,機關、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要帶頭清欠。
05提升科技創新能力
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,加強長期穩定支持。支持各地加大科技投入,開展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。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,完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,加大對青年科研人員支持力度,讓各類人才潛心鉆研、盡展其能。
06加大企業創新激勵力度
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。持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,深化產學研用結合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。促進創業投資發展,創新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,提升科技中介服務專業化水平。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實施力度,將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比例從75%提高到100%,對企業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惠,完善設備器具加速折舊、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,這相當于國家對企業創新給予大規模資金支持。要落實好各類創新激勵政策,以促進企業加大研發投入,培育壯大新動能。
07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
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,加強原材料、關鍵零部件等供給保障,實施龍頭企業保鏈穩鏈工程、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。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。啟動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,促進傳統產業升級,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,實施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工程。著力培育“專精特新”企業,在資金、人才、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。推進質量強國建設,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。
08促進數字經濟發展
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。建設數字信息基礎設施,推進5G規模化應用,?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,發展智慧城市、數字鄉村。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,培育壯大集成電路、人工智能等數字產業,提升關鍵軟硬件技術創新和供給能力。
09增強區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
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、長江經濟帶發展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,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,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。促進東、中、西和東北地區協調發展,支持產業梯度轉移和區域合作。
10推動綠色低碳發展
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。推動能源革命,確保能源供應,推進能源低碳轉型。堅決遏制高耗能、高排放、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。
鼎晟世紀實業集團
深圳鼎晟世紀實業集團成立于2007年,經過十五年的發展,現已成為集產業研究規劃、產業開發建設、產業實體導入、產業園區運營、企業投資孵化等多元化發展的大型集團企業,致力于成為灣區領軍的產業服務運營商。
集團以產業為核心,聚焦產業、賦能產業、發展產業,業務領域涵蓋產業規劃、產業投資、產業開發、產業運營、產業服務、產業研究等領域,搭建了完整的產業資源平臺。
集團構筑八大經營優勢,擁有專業的招商運營服務團隊和領先同行業的“5A級園區+6S服務管理體系”,通過豐富的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和強大的資本運作能力,推動區域產業高質量發展。
集團積極響應國家號召,科學規劃發展布局,截至目前,在廣東深圳、東莞、廣州、惠州、佛山等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,投資建成及運營管理產業園區70余個,管理資產超千億元,累計產業投資額超300億元,年均納稅額超過20億元,管理園區面積超過500萬平方米;領益智造、拓邦股份、長方集團、銀寶山新、南寶集團、美年大健康等1500多家優質企業入駐園區,規上企業超過50%,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超過60000個。
